这样经营的餐饮企业,早迎来“报复性消费”了
疫情三年,餐饮业是最难的行业之一。随着各地感染高峰结束,餐饮业也会迎来逐步的复苏,也会恢复到我们所熟悉的那种竞争激烈的氛围。我建议大家先别想着报复性消费,而是想想怎么吸引消费者。否则,就算“报复”的大潮流来了,跟你也没啥关系。
前几年,我和私董会小组去台北开会,当地的朋友非常热情,为我们安排了与几家企业的交流活动,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稻禾餐饮集团。
说是集团,其实规模不大,只是几家乌冬面馆和面包店。创始人严心镛先生40多岁,谦和敦厚,之前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讲师,机缘巧合地受朋友影响,学习了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,并发愿要“通过发展餐饮业,帮助穷苦的年轻人提升心性。”
台北的餐饮行业竞争激烈,食客们也挑剔。严先生以前没做过餐饮,但他的乌冬面馆却开一家火一家,短短几年,营业额就超过1亿台币,净利率达20%,还雇佣了100多位寒门子弟,成为台北餐饮业的黑马。
严先生给我们分享了不少经营心得,他本来就是有名的讲师,讲的自然精彩,但几年过去后,我只记得他讲的八个字:“敬事如神,待客如亲”。
面馆虽小,却每天人来客往,事无巨细。要做到“敬事如神”,就要敬店如神、敬面如神,用很神圣的心情去做每一碗面条,对待每一个顾客,时刻在这八个字上磨练,生意不好都难。
开门做生意,你如何待店、待客、待物,店铺、顾客和商品就会如何回报你,这是最简单的因果关系。
日本经营者稻盛和夫常说“现场有神灵”,意思是要对工作现场要有一颗敬畏之心。我看过一个纪录片,拍的是一名叫近藤麻理惠收纳专家,在美国通过帮助人们收纳整理房间,而改变人们生活的故事。有趣的是,她每次开始工作之前,都会带着她的顾客向“家神”祈祷,让收纳工作变得充满仪式感。
中国儒家其实也非常注重敬畏之心。在《礼记·中庸》中,有一段讨论“君子慎独”的文字,大概的意思是说,天道无时无刻都在发挥作用,哪怕是最隐蔽和最细微的角落,也存在天道,真正修道的君子,独自一人的时候,也要慎重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心念言动,因为道不可欺。
东方文化的最高追求就是“求道”,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追求超验的终极真理,这种追求超越了看得见的东西,而试图接近某些看不见的东西。南宋学者朱熹在《中庸注》中写道:“君子之心、常存敬畏”,君子所敬畏的,也是这种看不见的力量。
一个人如果没有敬畏之心,就很容易胡作非为;一个群体如果没有敬畏之心,便大家一起胡作非为,结果就是相互坑害,最终天怒人怨,劫数难逃。所以,作家梁晓声才会说:“一个人也罢,一个民族也罢,一个国家也罢,倘几乎没有什么敬畏,是很可怕,最终也将是很可悲的。”


同主题直播即将开始。
提升心性,敬事如神,
点击文末海报下方预约!
更多内容请关注“老椅子教练”公众号,
加个星标,真正的学习不折叠。